今天我隨同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一起到青埔國中研究青園國小的校園議題。
咦?為什麼是到青埔國中討論青園國小呢?
因為,青園國小雖然有校長、有老師、有學生、有家長會長,但是,卻少了上課最重要的-教室!
這幾年來,青埔地區的發展十分快速,自從桃園升格之後,人口從202萬人暴增到226萬人,人口成長率大幅領先六都其他縣市,青埔更因為環境優良成為許多人移入桃園的首選。
然而,硬體建設卻趕不上人口成長的速度,青園國小的學生,成了全台灣第一個有校長、有老師但是校舍卻連整地都還沒開始的學校!
全校一年級56位學生,不得已只好寄居在青埔國中。
然而,青埔國中自己也是總量管制學校,還要接收青園國小的學生,實在也是自顧不暇。
今日,青園國小的鄧校長提出了許多教育想法,包括他希望打造青園國小成為全台第一所三語國小(本國語、外國語、程式語),但是寄人籬下,有再多的教育理念也難以實現。
而根據中壢區公所的資料,明年還有115位學生要進入青園國小就讀,必須再增設5個班級。
我們實地到青園國小勘查,現場卻是一片荒煙蔓草,居然連整地都還沒開始,別說提供明年的學生教室了,恐怕連第一屆的學生升上中年級,都還不知道自己的學校長什麼樣子。
校舍工程總計9億元,第一期預計花費5億元,希望在今日的現勘之後,能夠趕快解決沒有教室的問題,讓小朋友能夠順利學習!